01、与孩子沟通前,要先试着去接纳孩子当前的任何状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里有一种理论叫做改变的悖论理论:当你不想要改变的时候,改变就发生了,即所有的改变首先是基于不改变——接纳。通俗地理解便是,当我们迫切地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也是最难改变孩子的时候。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动因,接纳他当下的这个状态,看到他对于自我约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能够看到孩子的困难所在,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具体地交谈,而此时的沟通才能真正地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为ta好。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担忧和控制背后暗含着一种优越感(你不够好)或内疚感(我没有能力把你管好),这些负面情感都会让敏感脆弱的孩子感受到压力,越发地想要抗拒和逃离,沟通往往不仅会不欢而散,甚至常常会加剧亲子关系中的裂痕。当我们的情绪浓度很高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迫切地想要做什么的时候——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心就像一只盛满水的杯子,是无法容纳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的;当我们清空自己的心中杯时,才能够去容纳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也自然会知道当下该怎么反应,怎么沟通,是能够照顾到我的孩子的,且能够真正地帮助到ta,方法是心情平顺后油然而生的。
02、家长们需意识到,焦虑与成功的高效率的相关性是一种错觉
现代社会的精英化追随使得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之中,过度使用情绪。假如人一天的精力是10分,我们原本是可以把这10分都用在做事情上,但高度的情绪化会消耗我们的巨大精力,耽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觉得不焦虑就更加做不好事情了,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焦虑已成为了我们的舒适区——让人难受却又感觉到安全的区域。真正的高效率是需要全然放松的,放松的时候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因此,在亲子关系中,当父母意识到自身或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学会先在心里踩一个刹车,暂时搁置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待双方情绪都缓和后,再来解决问题。解决所有亲子关系的冲突中,我们要始终优先考虑的是人本身,而非效率,当我们能够与己、与人建立起平和的交际氛围的时候,效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本身并不难,无非是会与不会,不断学习、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但情绪往往会让我们在内心树立起一道道高墙,固执己见让事情的推进变得尤为困难。
03、亲子沟通中坦诚才能顺畅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唠叨和少数落就是对孩子信任的表达。当我们确实有情绪的时候,也不妨试着坦诚:“因为……的关系,爸爸/妈妈心里也很焦虑,所以看到你一直玩手机,会感到不安,会担心你的学习,爸爸/妈妈会自己消化自己的这部分情绪,也相信你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来,我们协商一下……”在频繁的唠叨与数落中,我们始终把目光放在孩子过往的不当行径上,而坦诚的可贵在于,它意味着父母对于过往发生的事情有接受的心胸,并及时关门不翻旧账,着眼于当下可做和能做的部分。
04、亲子相处中的自由感来自于父母为自己情绪的100%负责
能够自我接纳的父母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全然的自我接纳也就意味着父母能够为自己百分百负责,在有情绪的时候不做受害者(因为你没做好,所以才让我很……),亦不做加害者(我都……你还做不好),而是如其所是的看待当前困境,清楚自己的需求,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受害者或加害者的思维只是事实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且通常是狭隘又歪曲的一种解释,并不能帮助我们从困顿中解脱。在两者之上,还有一种觉察者的状态,即看到并接受自己当下的所有情绪,并愿意向内探索,为之全权负责。当我们想要指责孩子的时候,要及时觉察并提醒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就做得足够好,我指责孩子的问题是否我自身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我能做哪些先改善自身,通过自身的改善来正向地影响孩子。指责总是容易的,但指责也总是无效的,尤其是面对孩子。
亲子教育无处不在,并非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更是存在于我们每个愿意活好的当下,父母的平和、宽容、豁达,对生活的正向体察与理解都能够成为孩子成长的积极养分。任何时候都会有现实的困境,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带着问题去生活,冷静地一一去面对就好了,孩子自然会在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吸收这些品质。
-END-
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
伴你快乐成长!!!
联系方式:*********** 0753-5538339
地址: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
成长,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图文来源于金童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