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发布时间:2022-02-1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是在具体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有困惑:

 

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

 

怎么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帮助而不束缚孩子的成长?

 

01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

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因为这两类家长没有明晰自身角色定位,没有把握好亲子关系的界限。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不少家长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

 

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只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

 

家长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

 

 

02

表率、习惯和情绪

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去年全国两会上,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再度引起关注和热议。

 

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

 

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1、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

 

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

 

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

 

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2、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

 

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

 

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

 

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

 

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

 

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3、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

 

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

 

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03

家长适当放手

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

 

“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1、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

 

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

 

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知识背景强,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

 

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

 

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是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2、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

 

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3、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

 

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或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提供保护和支持。

 

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甚至把矛盾扩大化。

 

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

 

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

-END-

 

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

 

伴你快乐成长!!!

 

联系方式:*********** 0753-5538339

 

地址: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

成长,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窗体底端

 

图文来源于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启明辰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