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这9大习惯让教育事半功倍

发布时间:2021-12-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 、尊重老师的习惯

 

尊重老师,才会愿意跟老师学习,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师才能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跟老师关系恶劣、不尊重老师的孩子,很难想象他的成绩会很好。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孩子,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5、仔细审题的习惯

 

学生容易看错题目,这绝不仅仅是马虎的问题。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孩子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6、跟同学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做法,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孩子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8、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5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9、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本。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研究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END-

 

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

 

伴你快乐成长!!!

 

联系方式:*********** 0753-5538339

 

地址: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

成长,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窗体底端

 

图文来源于亲子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启明辰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