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处于该人生阶段的孩子有着显著的性格共性,主要体现在:追求独特性、情绪极端化、孤独封闭、叛逆。
01
追求独特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意识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共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其中,高中阶段的孩子主要面临的课题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即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始终在自身独特性和融入团体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平衡感。
02
情绪极端化
在寻找平衡感的过程中,孩子会呈现出情绪的极端化,内心动荡不安的状态,因为孩子的身份认同通常是在跟身边同学的比较中慢慢确立的,二元对立(是非、好坏、对错及美丑等),价值体系相对单一(唯优秀者胜,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会使得高中生很容易自卑或自负,并常常在自卑和自负之间摇摆。除此之外,生理原因也会对我们孩子的情绪产生较大影响,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的发育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很多,大概要到25岁左右才可以发育完成,也就是说在25岁之前,我们孩子的前额叶(负责自我控制)正处于逐渐成熟的关键期,在生理层面上,他们还没有发育完善的生理基础去应对青春期的情绪冲动。
03
孤独封闭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跟父母逐渐疏离,很难轻易地对他人敞开心扉,需要独立的空间,来获得独特存在感,在安静且独立的空间里来观照自己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高中阶段,很多孩子会呈现出内向、不爱社交的状态,孩子的这种孤独封闭其实也是他们在培育自我的精神世界,是有必要的。
04
叛逆
我们常打趣地说,“青春期的孩子,在外面是天使,回家是魔鬼”,这里集中体现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后的必然表现,这种叛逆也是时代与时代价值观的碰撞,父母一代努力实现的是物质脱贫,而零零后孩子们更多地在追求精神的脱贫,势必会有很多冲突、矛盾呈现出来,适度的叛逆也正是孩子成长力量的体现。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家长,我们该如何调整家庭教育方式,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呢?
1、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而非比身边同学更好的人
(1)我们的父母很多都是受惠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因为在上个世纪,物资的匮乏,会让个体始终处在生存危机中,有钱与没有钱的生活会有着极大的差别。21世界,祖国经济逐年强大,物资的极大丰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差距逐渐缩小,吃的好一些或差一些,住的大一些或小一些,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观刺激,这也就意味着,摆脱了物质匮乏的新一代,对精神需求的渴望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家长或许感知到了这种变化的悄然发生,但却因自身内心的恐惧在言传身教中仍保留了过往传统的极大惯性,过分地看重分数,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使得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摩擦不断。家长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做调整,学习也重要,但只是重要的事情之一。相比于利己主义的精英,社会或家庭更需要的是一个正直、善良、踏实、舍得奉献,擅长合作的优秀的普通人,而这些美好品质的存在都基于一个健全的人格。
(2)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一方面需要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做生命意义的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天赋。如何在专业选择上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且热爱的方向,在喜欢的事情上找到生活的意义感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孩子才不会觉得上学只是为了父母,只有无尽的辛劳,孩子会知道自己当下的每一步琐碎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我们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立体的思维观。所谓立体的思维观,就是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祸福相依,家长需勇敢放弃过度的无意义比较,比较是无止境的,会带来巨大的心里内耗,也会让孩子在比较中慢慢迷失自我,失去开心的能力。具体要怎么做呢?比如,日常中,当孩子自我攻击,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到,可能我们确实有不足的地方,那么我们有哪些地方是做的好的呢;再比如,孩子考差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我们能够从不理想的成绩中反思和收获些什么呢?这对家长自身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家长首先要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欣赏自己,我们才会有能力去接纳、欣赏我们的孩子,帮助我们的孩子在黑白的二元对立中寻找到中立地带,长此以往,孩子慢慢会形成立体的思维观,便不容易偏激,更易保持平常心,而这份平常心,会使得一个人具有更高的情感容纳力,去容纳生活里的好的、坏的,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地去面对日常,沉稳生活。家长也需要持续地去成长,需要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习情绪管理的科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家长的要求。
2、带着边界感,而非目标感养孩子,营造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
(1)在这个时代,培养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时代对养育的要求水准在不断提高,不是吃饱穿暖有学上就够了。现在的孩子也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相比于同龄时的家长,所见所闻要广阔许多,要面临的选择更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这个时候,控制型、权威式的教养方式就尤为不合适了。家庭需要边界感,正如国家有法律,学校有校规,每个家庭也会有家规,但在这个边界之内,要给予孩子充分地自由。不带着目标感养育孩子也就意味着,我们家长在红线以内,要放下控制和期待,孩子是百合、玫瑰、仙人掌或松柏,自有ta的人生轨迹,我们家长只管尽心浇灌就好了,古话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一个家庭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养料是什么呢?那便是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家庭之外的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有要求的,处处充斥着好坏评判,家庭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打破这种有条件的关系,无论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上,在外人眼中是怎样的位置,在家庭内部,我们都无条件地爱着ta,支持着ta,让孩子知道,家庭永远是你的港湾,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巨大的力量支持,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大胆地在人生路上探索,被恐惧驱使的动力是脆弱且不可持续的,被爱、梦想、生命意义感引领的动力是强大且可持续的。
(2)体验本身就是生活意义本身。西游记中,成就唐僧的是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而绝非最后取得的经书,同样的道理,得到一个优秀的孩子也非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实则,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本身。家长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让我们的人生有所扩充和体悟,看到幼小生命的脆弱,成长的不易,从而学会慈悲,学习付出和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养育最大的收获。因此,如何把结果从对与错的评判中解放出来,帮助孩子看到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我们的体验、反思和收获,是更有意义的。坏的结果也可以有好的积极意义,一次考试的失利,帮助我们看到知识体系的不足,孩子的学习会因此得以改进;抑郁症的孩子会提醒整个家庭,我们的教养方式需要调整,整个家庭会因此得以被迫调整和成长。体验可以是中立的,让体验不中立的是我们的偏见。当然,这对于家长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我们家长具备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家长好了,我的孩子才会真正的好起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家长内心焦虑,生活慌乱,拿着言语的教鞭,不断鞭策我们孩子,你该成为怎样的好学生,孩子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因为孩子看不到真实的样板,只听到无尽的指责。即便家长过往做的不好,对孩子有很多的苛责打骂,那么家长只需要坦诚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告诉孩子,你看,爸爸妈妈也不是什么都做的好,也会犯错,但我们愿意学习和改进,这本身就是极好的示范作用。
3、共情式沟通能力的培养
很多家长存在不知道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问题,今天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共情式沟通的方法,希望对顺畅的交流有帮助。面对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们需时常提醒自己:身教大于言传;优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未明确主动求助之前不主动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陈述事实。陈述事实就意味着就事论事,将人与事分开,常见的句式是“你这次考试退步了五名”、“你今天的这件事没有完成”……就事论事,就意味着,你说出的话,换一个人说,几乎还是一样的,是不附加情绪评判的。
(2)表达感受。表达感受的句子通常是以“我”开头的,而非“你”。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是我们当下的真诚,这是不容易引起倾听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攻击和防御的。比如“看到你的状态,我有些担心”,“你最近睡眠不好,看起来很焦虑,我很担心你”……
(3)表达期望。依然是以“我”开头,如“我希望你能够慢慢调整状态,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希望……但我们也尊重你的感受和选择”……
(4)耐心。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完成自我调整和修复。孩子拒绝沟通时,家长如果仍想为孩子做些什么,那就不妨切点水果给孩子,安静的、默默的行为上的支持和关怀,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4、积极求助体现出家长的灵活性,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良好示范
个体知道自己具有选择权,不轻易陷入极端化思维,是一种能力,比如,当自己受限于亲子关系的困顿之中时,除了一味懊恼自责,被情绪吞噬,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去跟朋友聊聊天,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亲子课程,也可以尝试联系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
-END-
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
伴你快乐成长!!!
联系方式:*********** 0753-5538339
地址: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
成长,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窗体底端
图文来源于金童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