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请先不要想着改变孩子!

发布时间:2021-07-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从客体关系心理学角度说,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

 

刚降生的婴儿,如果没有家人的照顾陪伴,是无法存活的。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就会孤苦无依,人生暗淡。老年人没有子女陪伴,我想不用我多描述了。

 

陪伴的重要意义已经知道了,那再问大家一句:你们知道真正的陪伴应该是什么样吗?

 

 

01

高质量的陪伴,前提是完全不想改变对方

 

没有人喜欢被人整天在耳边灌鸡汤,更不喜欢被人控制自己的生活。当我们企图去改变对方时,不要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秉持的大道理多么充分,请记住我们当时心里想的这样一个观点: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让人心生抗拒。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几乎不停的挑剔指挥孩子:孩子玩水,说孩子浪费水资源;孩子玩土,说孩子把衣服弄脏了;孩子自己吃饭,说孩子吃得太慢,还不肯吃蔬菜;孩子开心的跑过来要妈妈抱,妈妈却一脸嫌弃地要孩子去洗手。

 

这样的所谓“陪伴”,父母和孩子都很累,也都不开心。

 

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能看见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应该是怎样。

 

头脑想象,如果方向偏了,非常可怕。因为头脑会造出一万种理由,证明自己的想象就是真理。比如,看见孩子弯着腰玩iPad,头脑立刻会说,这样会把眼镜搞近视,这样对身体不好,所以我要纠正他。父母强行纠正孩子的过程,不用多说,最后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必然——父母和孩子闹僵,亲子关系进一步疏远。

 

 

可能有的家长看到这里会反驳:明明看到孩子有不良习惯了,做爸妈的难道还说不得?长时间弯着腰玩iPad,本来就对身体对眼睛不好,这还不能说了?

 

可是人是有感情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请扪心自问一下:你也知道晚睡不好,可是你真的能做到从来不晚睡?如果你因为一些琐事,晚上失眠,爱人在旁边不停教育你,晚睡对身体多么多么不好,你会因此马上安然入眠吗?

 

如果爱人理解你的晚睡,愿意陪你一起失眠,抱着你轻声聊天,直到两人安睡,这才是真正的陪伴:我不要改变你,我只是如你所是的爱你。

 

同理,看到孩子弯着腰玩Ipad,别急着发火,先去看看他在玩什么玩得如此入神,只要不是乱七八糟的游戏网站,大可以和他一起玩会儿。心疼孩子弓背弯腰,尝试去爱抚他的背,孩子的脊柱在爱的灌注下,自然会挺直。

 

这就是真正的陪伴:关注,但不打扰。

 

02

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对方

 

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运动,尤其擅长篮球。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晚上,和同学打了一个多小时篮球,带着满足和快乐,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准备和爸爸分享胜利的喜悦。才说了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打篮球?不错,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这是一句看似鼓励的话,没毛病,可是那一刻,孩子却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又褪了回来,淤堵在心底,一股无名火升腾上来,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这时的话没有说错任何话。

 

还有一个学生,喜欢弹钢琴,但是他是这样形容小时候父亲看自己弹钢琴的感觉:爸爸就像在欣赏自己刚买回来的艺妓。听上去有俄狄浦斯冲突的影子,但最本质的含义都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我并不是指责父母的功利心,也许父母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功成名就。但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的物质性的“它”,决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

 

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牺牲再多,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孩子也许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太多心血,他们也承认父母的爱,但谁又知道他们心中那恒久的孤寂?

 

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是的,“我和你”只是生命的瞬间。也许两个生命体的神性相遇的境界是难以想象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学着做到: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是父母的延续,不是一个实现我们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孩子打篮球的畅快体验、弹钢琴的灵动表情,流动着一个生命的存在感。

 

打篮球、弹钢琴,带来的功能价值,是头脑总结出来的“它”,“它”并非不能存在,打篮球确实附带强身健体功能,弹钢琴可以陶冶孩子情操,提升艺术修养,但如果你只能看到“它”,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见他满足的表情,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也无法引起你的共鸣,那么,你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个空间。

 

你睁着眼,坐在孩子身边,却和盲人无异。

 

 

当我们暂时收起对孩子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模样、感受,并心甘情愿和眼前真实的人,一起分享时光,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END-

 

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

 

伴你快乐成长!!!

 

联系方式:*********** 0753-5538339

 

地址: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

成长,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

窗体底端

 

图文来源于孩子的成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启明辰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