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常听到身边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难管呢?似乎,上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岁的小孩,家长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长管得越紧,孩子越叛逆。
这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
看过这样一张照片:地铁上,一位妈妈看书,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书看;另一位妈妈在玩手机,孩子也凑过去盯着手机看。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许多心理或行为问题很可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父母的眼睛往往只盯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却不管自己。
这样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越管越头疼,孩子越来越叛逆。
所以,父母管不好自己,很多教育都是无用功。
【二】
有人曾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很多时候,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往往就会复制父母发怒的样子。只有父母遇事时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中学会共情。父母管好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管好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严于律己的熏陶下习得自律。
有人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三】
网上有个问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有位校长说:“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便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这是因为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动力。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只有我们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四】
有时候平日脾气温和的家长,突然就会变得对孩子颇没好气,甚至不耐烦,冷静下来后,又会后悔不已。
其实,之所以我们会对孩子不耐烦,让坏情绪控制自己,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太忙太累了!
我们被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耗费了太多的精力,甚至忽略了身体健康,让病毒侵袭了自己的身体,导致我们身体和精神都在超负荷运转,遭受了极大的压力。
从根本上说,我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并且没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所谓的管理孩子,一定是在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的前提下,才会发挥最大效果。
一切脱离正常状态下的理论和技巧,都是空谈。是时候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了,这也是对孩子的极大负责!
因为,我们只有管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去“管”孩子,给予他们更长时间和更高质量的陪伴。
管好自己的生活,首先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去控制孩子的时间。
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心态,而不是用所谓的“技巧”。
只有真正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在面对孩子时真正和善而坚定,让孩子真正地感到尊重和平等。
管好自己的生活,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诱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管理孩子。
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的所有行为也会在耳濡目染中无声地影响到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能在孩子幼小心灵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会管孩子的人会得到孩子自发的尊重,而不会管孩子的人会一直要求孩子去尊重他。
而所谓的管理孩子,其实是在管理面对孩子的我们。
梅州市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联系方式:
薛老师:***********
地址:梅江区三角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楼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从该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